縱觀其一生可以分為三個時期。一、未受重用之前,二、富貴顯達之時,三、被受讒言之後。因此,要解讀蘇秦,我們應從他一生所處的三個時期入手。

   起初,他散盡錢財,狼狽而歸。時“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”,並對其一反先輩所走的路而以“賣弄口舌”為業進行猛烈抨擊。是時,妻不以其為夫,嫂不以其為叔,母不以其為子。面對家人的冷嘲熱諷蘇秦沒有反抗,只是感到慚愧並暗自傷神,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,更沒有放棄他的遊說計劃,而是在沉默中發奮圖強,積蓄力量,尋找新的契機

   痛定思痛後的蘇秦,出於對自己新戰略思想的自信,他再次離家到各國遊說。說秦惠王失敗後,復又遊說受強秦威脅的其它六國,最終使六國從合而並力,構成“合縱”之勢,患難相卹,共抵秦國。蘇秦因之而被六國君王合封為“縱約長”,兼佩六國相印,總轄六國臣民。洛陽之行,使其威風至極,時“周顯王除道,使人效勞”;其“昆弟妻嫂側目不敢仰視,俯伏侍取食”。這時的蘇秦真是榮耀之至。但是,他沒有因自己的顯貴而不可一世、耀武揚威。他笑謂其嫂:“何前倨而後恭?”並發出“此一人之身,富貴則親戚畏懼之,貧賤則輕易之,況眾人乎”的感嘆。他慷慨地把錢財分散給眾親友,並一一回報曾經有德於他的人。

   認識最後階段的蘇秦,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進行分析,一方面,被受讒言後的他,面對燕王的冷遇,他不是據理力爭,而是坦誠表白自己。他頭腦清醒、審時度勢,做出冷靜而客觀的分析,與那種以禮儀信用來攻擊他的論調針鋒相對,並用列舉事例的方法向燕王證明:“臣之不信,是足下之福也。”最終,使燕王收回成意,复就其故官,並益厚遇之。另一方面,與燕太后有染被揭露後,他因懼怕受誅,遂離燕奔齊,最終因遭齊大夫疑忌而被刺殺。為使兇手能被捉拿歸案,又在臨終之前向齊王建議:在他死之後,以大罪車裂於市,並懸賞行刺之人,這樣就一定能抓到刺客。齊王依計行事,刺客果被伏法就誅。

 

上文為轉貼自網路,今天生平第一次作筆錄突然有很深刻的體會,就像下圍棋的道理,弱子孤棋就是會受到欺壓,勢強力大對方就不敢靠近,沒有什麼好怨天尤人,「貧窮則父母不子,富貴則親戚畏懼,人生世上,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?」,我應該作的正確的事,就是全力追求「位尊而多金也」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史記 蘇秦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東方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